首页

金融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发布时间:2014-06-16

改革可能更多的是牵扯到国内的金融市场。我们的金融体系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金融按理说应该是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这样一个行业,但是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其实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期望。第二个问题是牵扯到和国际市场的接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李健祥教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为论坛致辞:

不久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迈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步。因此,我们相信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正在走向一条积极的可持续的道路。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发挥金融部门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金融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何控制风险,避免危机的产生,如何推进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兼容的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相信莅临本届会议的专家、学者将会给出明晰的回答。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先生主题演讲:上海自贸区内金融改革的举措和前景。

中国自贸区试验区首先是为了进一步对外开放。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化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东移;第二个变化就是跨国公司他的全球布局区位选择现在也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过去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它的区位导向排在第一位的是成本,但是现在市场规模排在第一位,成本因素放到了第三位;第三个变化,就是跨国公司原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制造型的跨国公司,一类是非织造型的跨国公司,现在这两类的跨国公司业务越来越出现融合,更多出现服务型的跨国公司整合制造型的跨国公司。最后全球化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它的范围越来越宽泛,过去全球化主要是两大类部门,一类是制造业部门,一类是金融,现在越来越向其他的一些服务领域拓展,所以服务领域这一块的全球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它也越来越走向全球化。所以要获取新的开放的红利我们就要提出新形势下新的开放战略,这个是从我国目前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次开放促动改革,我认为比过去30年都要来得深刻,因为我们开放的水平高度不一样。自贸区试验区不是一个优惠政策集聚的特区,也不是一个税收洼地的一个地方,更主要的是一种制度创新的试验,所以现在整个的自贸区试验区设计当中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的是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基本制度符合高标准开放。这个自贸区试验区里面除了制度安排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其中包括金融服务的开放,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内容。金融怎么监管,这是一个自贸试验区里面肯定要想办法突破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综合来讲,从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改革创新,以及新的制度的建立安排,这些来讲都是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所面临的一个使命。

来自于美国加州大学的Wing thye woo(胡永泰)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可持续增长所要求的改革。

我们在世界各地总的来说有两种经济增长类型:第一种就是所谓的追赶式的增长,也就是在一些收入处于中低水平的国家他们去追赶进行经济发展,他们通过国家政府分配资源,分配信贷,或者说由国家政府去投资来推动发展,这能够非常有效的实现他们的高速的经济增长。在这种追赶式的增长当中必须要注意两点,第二种经济增长类型就是一种更加缓慢的增长,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2%—3%,这就是高收入的经济增长。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中国处在一个新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而且在所有的这些经济改革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行业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的历史上可以看到,有四个教训是中国可以参考和借鉴的。首先,金融体系的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改变,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去扩大我们的金融体系,它并不只是企业债券或者银行贷款,我们需要去更多做金融方面的服务,包括股市方面的工作。第二点需要与时俱进,如果在金融行业不与时俱进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法实现良好的经济转型。第三点,就是要意识到金融的灾难其实非常常见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必须要有能力来应对不同的金融灾难,所以这个就是叫做金融的灭火能力。第四个部分就是金融部门的发展,并不是说你仅仅说中国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不能这样,中国怎么做应该取决于世界其他地方是怎么样做的。金融行业的改革应该是要帮助解决中国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让房价保持在可负担得起的水平,第三点就是帮助减少国际贸易之间的紧张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教授为我们作“国家利益与全球兼容的人民币国际化”主题演讲。

我的题目是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兼容的人民币国际化想讲三个问题,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意义,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低目标与最高境界,第三,经济转型的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怎么推。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或者是相对比较核心的内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目标是体现国家利益,体现中国国家利益的一个基本目标,应该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当中能够充当计价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最高境界就是把中国建成一个全球的金融强国。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前期我们需要是稳健创造人民币的国际需求,这里面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经济金融的转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需要资本输出,资本要走出去,就是企业和金融机构要实现全球化的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就提高了人民币计价的话语权,人民币计价的主动权,人民币的海外使用以及人民币的计价需要靠我们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推进。第三个就是中国政府也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应该推进国际社会稳定国际的货币环境,因为一个动荡不定的国际货币环境是不利于一个新兴的货币起来,不利于一个新兴货币成为国际货币。

前日本央行副行长、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Kiyohiko Nishimura,为我们作“亚洲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国际化”的主题演讲。

中国金融国际化面临的挑战:第一,亚洲的金融市场它有仍然有一种原先存在的双重的错配,也就是说它的货币错配还有到期日上面的问题。第二就是以银行为导向的金融体系,还有就是证券化以及衍生品的发展不足,并且在这个方面对于外国的金融机构有着非常多的依赖。第三个挑战就是要发展一个抵押交易市场,这样金融市场可以更加深入并且有弹性。第四个挑战就是要促进金融的创新,金融创新应该要适合于亚洲,现在亚洲情况就是人口老龄化非常快速。第五,要加强金融包容性,在中国仍然还有非常多的人口还无法获得这个金融系统的服务。人民币的金融化做到三点:第一点就是充分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第二点是资本的自由流动;第三点是支付结算系统是有很好的建立,并且可以避免各种风险。

西太平洋银行执行董事兼高级国际经济学家Huw mckay,为我们分析东京为何最终未能取得一线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个课题。

东京的劣势:一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它是一个后起之秀,起步比较晚;二是日元并没有成为国际交流主要货币之一;三是日本政策缺乏一个更加统一更加一致性的关注。我们看一下上海可以学到一些什么?中国的改革还是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上海目前还是缺乏在国际金融方面的本土专长以及经验,同时在软环境软基础设施方面还是非常的缺乏,但是这些对于一线的国际金融中心来说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认为如果我们要真正成为一线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话,我们必须要在国家层面给予他一个足够的强调和重视。作为一线国际金融中心有几点必须要达到的要求:第一点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资本与金融账户;第二点是可自由兑换的国际化的货币;其他的特征包括:应该要有一个造势央行,要有一系列非常广泛的金融资产来适应各种国内的和国际的投资需求,有一个非常透明的可预测的法律框架,要可以展示出他们有一种一致性的透明的能力,来分配大额的资金用于生产。总之,中国的金融在未来的这些改革的话,都是和全球的体系密切相关的,所以它的这个步伐需要协调统一好。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总监胡汝银教授,他主要是讨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的展望。

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偏误:市场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仍然存在广泛的政府管制和行政控制,游戏规则、创新机制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中国股市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猪市,猪市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政府管制。按道理讲,政府部门就是创造一个公平公开的环境,保证市场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而不是来救市,来调解股值的高低,为什么最后不得要去救市呢?因为市场很脆弱、股民很脆弱,政府也很脆弱,所以为了维稳,维稳就成了20多年来我们股票市场的关键词之一,就这个词以及这种政策趋向对于我们整个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很严重的偏向。最后导致什么呢?导致市场的行政化,导致市场的层级管制,尤其是IPO市场和供给不一致,使二级市场的价格长期偏高,高于市场的最优水平的均衡价格,并且产生了几大后果:第一个是国内股票发行服务长期供给不足,出现了独有的股票IPO排长队现象;第二就是推动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过度投机和盲目的博傻行为;三是IPO市场上严重的供不应求,最终导致我们的中介机构,比如我们的投资银行去公关,而不是去对上市公司进行尽调,研究他的估值,然后利用自己的数据系统进行承销,不需要他们做这些东西。李克强讲的,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机适用于资本市场,一定要实现政府归位尽责。国内金融市场创新严重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基础证券市场不行。资本市场有很多的功能,所有这些功能前提就是要以定价为基础,所以股市要搞定价格,关键是要搞对供求关系,还有关键是要搞对制度,一定要取消股票发行环节的供给管制,最后是市场能够很好的恢复它的定价功能。因此需要放松管制,配套的措施,除了市场化改革以外就是要完善法治。

富国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袁宜:经济转型与金融改革。

所谓的转型就是我们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使得我们必须要进行一些变革。未来我们需求结构会有一定的调整,由此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结构调整,它意味着消费的占比会提升,投资和进出口的比例会下降,由此会带动产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这样一个调整。后期我们这个服务型的消费比例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从而它会带动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落实到证券市场来讲我们可以预计我们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消费板块会出现一个相对更加优异的表现。下面我们来看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我自己认为,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在于金融资产定价的市场化,把它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货币的价格,包括利率,包括汇率,第二个是其他金融资产,我这边主要想讲一下就是新股发行的市场化,一二级市场价差的问题。利率市场化,我们国家目前的利率其实已经相当的市场化了,债券发行利率和交易利率已经市场化,存款利率的下限已经放开了,理财产品的利率也是市场化,在这样背景下,后期唯一需要攻克的堡垒就是存款利率的上限什么时候能够放开。关于汇率市场化,我们不能够完全静态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增长就代表了我们人民币必须要名义汇率有多大多大的这样一个升值幅度,动态来看目的目前有些升值未必是必要的。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我这边只想强调一点关于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肖钢主席上任以后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清查所有的报表,所有排队IPO的企业,应该有接近30%的企业已经自动撤了IPO的申报材料,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副会长乔依德先生作“经济增长模式、金融风险与改革”主题演讲。

第一个问题是全球金融危机有哪些经验教训是我们可以考虑的。三个“更加”:信用或者贷款的重要性比货币本身更为重要;应该更加关注系统性的风险;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第二个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跟金融风险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金融风险:第一个,M2增长速度过快,信用膨胀过快;第二个就是影子银行;第三个是企业债务;最后一个是地方债务。金融风险的主要根源:第一个,金融产品的设计缺陷;第二个,金融体系的缺陷;第三个,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过去的那种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一些什么负面的东西呢?第一个是货币超发,因为我们是投资出口,这样就造成一个外汇帐款比较多;第二个风险,我前面讲到了影子银行的风险,很多企业没有办法从正规的大银行得到贷款,特别是中小企业他们就通过其他的平台来融资,这就是影子银行应运而生;第三个风险,企业债务,产能过剩造成企业债务大量的堆积;第四个风险,地方债务,地方债务的出现,当然政府要大量投资;第五个风险,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就通过收购比较低的价格从农民当中把土地拿过来,然后出售,这个收入可能占到他全部地方政府收入,有的时候超过一半,所以是很过分依赖土地收入,那么造成这个地方债务多。第三个问题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改革。我觉得要金融改革要成功,其他方面也要有所改革,否则你的金融体系改革也是事半功倍的。

安泰的钱军辉副教授,主题:货币政策与央行改革。

主要内容:第一,是货币政策的目标问题,从目标方面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各目标之间的冲突,二是目标的可实现性,我会提出我的一些观点,中国货币政策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第二,央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上面,我首先讲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然后讲货币政策执行如何依赖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

货币政策应该有三大目标在我眼里面,首先是保持低通胀,第二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第三是保增长或者保就业,那么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我认为这是央行天生的一个责任,因为央行是经济体当中唯一一个能够无限提供流动性的一个单位。外部支付平衡这个目标,应该让汇率的市场化去解决,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去实现。外部支付平衡这个目标如果实现,实际上也是可以为我们现在的央行减负。因为我们前面讲到,正是因为外部支付不平衡所以央行才要刚性的去增加他的资产表,扩张他的资产表,如果平衡之后,央行就没有这个约束了。央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问题。我讲两个,一个是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第二个是货币政策的执行如何依赖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央行是终极的流动性提供者,也是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正因为这样相当于央行是在给商业银行提供粮食的,所以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也是必要的。货币政策的执行如何依赖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第一点,我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已经比较发达,这是货币政策依赖市场机制的一个基础,央行为了依赖市场机制应该要帮助金融市场形成预期,这样可以加强他政策实行的效果。怎么去形成预期?我认为应当是首先要目标和意图要清晰,第二是要依赖一定的规则,第三是要与市场共享信息。


Copyright 2021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
021- 52301088/62933668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在线报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