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均豪:行走于商道的生意人

发布时间:2014-03-10

——均瑶集团总裁、交大中国CEO俱乐部理事长。

均瑶集团这个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从“胆大包天”创办全国首家私人包机到拥有上规模机队的民营航空公司;从传统多元产业到6年前超前转型现代服务业;从起步于印刷饭菜票的小作坊到年营业额上百亿的大型集团……

这样一份份荣耀的背后,自然少不了现任均瑶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也是王氏三兄弟中最年轻的小弟王均豪的一份打拼。

创业,因一口田而出走

王均豪的创业故事,犹如一出现实版的《奋斗》。

上世纪80年代初,一股全民发展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浪潮在中国的乡村涌动,以贫穷出名的温州苍南县,位于浙江最南端,北依玉苍山,濒临东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如今,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然而2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却不得不接二连三背井离乡——苍南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山区、半山区,地少人多,生计艰难。那时,许多靠海的苍南人都以打鱼为生,但“做渔民风险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险,并且渔业也不太景气,”王均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我们只好想办法走出去,正如开玩笑所说:我们是被‘逼’出来的,吃饱穿暖就是当时最大的追求。”

王均豪1972年出生于温州苍南县大渔镇鱼岙村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他说影响他最深的人是没有很高学历的父亲。“做人要摸摸胸口的‘巴掌地’,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兄弟团结一条心,稻草变黄金”。就是父亲这些最平凡朴实的语言,将三兄弟拧在一起干起了大事业。

以前在温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都要订娃娃亲。在中国人的传统中,订亲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男方有送订金、彩礼之类的规矩。订娃娃亲也不例外,硬条件是男方家里必须有房子,否则女方根本不会同意。

王均豪兄弟三个,大哥王均瑶,二哥王均金,王均豪排行老三。父母一口气盖了三栋房子之后,已经欠了5000元的外债——当时,这是很大的一笔数字。当仅仅依靠原本的一些收入已经无力承担高昂的开支时,“走出去”创业成为兄弟三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另外,王均豪称,小时候在渔村看到的一幕也让他记忆深刻:一条船上的十个人由于船出问题了几乎都溺水身亡,尸体漂浮在水面。“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思考着长大了做什么。接父亲的班可能会挨饿,如何赚钱成为我思考最多的事,所以最后走上了创业的路。”

王均豪说:“中国文字的伟大,造字也很有寓意,就像‘逼’字,‘一口田’下面有个‘走’字底。”因“一口田”而出“走”,这仿佛一个为生计而奔走的背影,充满了许多无奈和辛酸,也蕴含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我们在海边长大,不想被海水淹,没办法,学会了游泳,而且水性都很好。”

在面山临海小渔村长大的王均豪,从小就有一股不屈的韧劲和一往无前的闯劲。

16岁那年,王均豪揣着300块钱,背负着家庭的债务,跟着两位哥哥王均瑶、王均金,告别苍南,踏上了创业之路。

“我们当时是村办工厂,村民都挂靠在那里,出去跑业务都需要拿介绍信,进单位也得拿介绍信。”王均豪回忆当年签下第一单生意的经历,“我拿着村里的介绍信出去联系业务,但总是四处碰壁。人家看是村办工厂,就都不让进。记得一次我去长沙一个专门做印刷的县城,到了一家厂门口后,门卫不让进,我就说自己是从温州到长沙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加汽车,能不能先让我进去歇一下,生意谈成谈不成再说。人家看到我年龄小,挺感动的,就放我进去了。

王均豪清晰地记得第一份合同是300元的饭菜票。“我进去后就和老板谈生意,首先介绍我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强调价格上的优势。”为了使对方相信,年仅16 岁的他拿出成人般的气度,向对方表示,可以在合同上签明对方可以先拿货再付钱。就这样,少年王均豪签下了人生的第一单生意。

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王均豪谈起往日的经历时却显得格外兴奋,“我乘火车时常买不到坐票,就干脆睡在车厢过道里,感觉比五星级酒店的床铺还舒服呢。”他爽朗地笑着说:“一点没觉得辛苦,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因为精神上很快乐。”在创业之初,王均豪居然还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花钱培训考取了B型驾照,“万一创业失败了,我还能当司机谋生。”为了练好驾驶技术,他一有空就搭乘老乡的汽车,免费为他们开车往返于长沙和株洲之间,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随着生意逐渐做大,王氏三兄弟进行了明确分工,老大王均瑶负责统筹,老二王均金管生产,老三王均豪跑销售。王均豪称这种分配纯属巧合,但事后看来,跑销售的确很适合自己。他不止一次提到,销售对年轻人心态和能力的锻炼作用很大。“你会尝到被人家赶出来的滋味,甚至会遇到一些不太讲道理的人,但你仍然必须理解他们也是为了工作。我认为年轻人如果选择第一份工作,做销售很不错。”

说起销售经验,王均豪如数家珍。1990年,当时他在长沙做印刷生意,北京即将开亚运会,他就思考能否趁此找些商机,于是主动去湖南省体打探情况,却扑了空。好在相关领导给他透露了一个信息,长沙正在建一座体育馆。

当王均豪冒着近40多度的高温,找到体育馆筹建处负责人后,也没发现可合作的项目。但就在双方喝茶闲聊中,王均豪得知由于体育馆是集资建的,对方想在建成后赠送一些纪念品给集资方,却正苦于“贵的送不起,便宜的又难找到合适的。”

王均豪顿时眼前一亮,发现商机来了,于是建议他送徽章,既便宜又有纪念价值。双方当场一拍即合,签下约成交。“虽然当时赚得不多,但为我打开了商机。”王均豪说。

接着,王氏兄弟开始生产亚运会的宣传品:各种旗帜、徽章、招贴画……巨大的亚运需求让王氏兄弟一下子做成了几百万的大生意,再加上平时一直在做其他方面的印刷、徽章、五金等业务,经过几年的创业积累,他们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发展,飞天计划名扬中外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就了迄今集团公司的骨干业务――航空主业。

1990年年终,王氏三兄弟与同在长沙经商的几个老乡一起,包了一辆大巴回温州老家。一路长途跋涉,风雨兼程,累坏了的大哥王均瑶无意中说了句:“汽车真慢”。同行的老乡打趣道:“飞机快,那你去包飞机啊!”

一句无意的玩笑震撼了大哥的心。王均瑶琢磨,能包车、包船,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长沙有那么多温州人在做生意,飞机节省时间,肯定有人坐。

回到长沙后,王氏三兄弟测算了一下在长沙做生意时认识的温州老乡。经过一段时间市场调研,王三兄弟与母亲协商后,果断地作出了欲承包航线的决定。

春节刚过,三兄弟叩开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经过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首肯和与相关航空公司的谈判、协商,在盖满了N个图章后,王氏三兄弟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批准。1991年7月28日,长沙至温州的包机航线开始了处女航,并取得了成功。

在民营经济还不太被认可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身草根的人能够介入国家完全垄断的民航业,不能不说是一项壮举。这从王氏兄弟申请包机航线的艰辛过程中可见一斑。

当时在国内从没有私人更没有农民包机的,王氏兄弟在说服湖南民航局的同时,又提供了温州苍南县政府的担保,并在盖满了N个图章后,终于获得了审批。而在当时,只有凭县团级以上单位介绍信才能乘坐飞机,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氏兄弟采取了“挂靠经营”的迂回办法核实乘客身份;当年,只有机场才能卖机票,他们就先给乘客一张手写的纸质的飞机票,待到到机场后再换成正式机票。

王均豪至今对长沙到温州的首航包机记忆犹新:当时他分工负责送票,就是在长沙联系温州老乡,待办好票务后,逐一送给他们。首航包机为改装的前苏联安-24运输机,仅有43个位置,不料竟卖出了45张,王均豪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完成了任务,忧的是还差两个座位。结果还是机务想办法,妥善地处理了这一难题。当时的包机只是在业内流传,并没有向外界宣传。直到第二年成立了天龙包机公司,苍南农民包机的壮举才露出水面,广泛传播。

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高度评价了这次包机航行的深邃意义:“王超人的胆识、魄力和中国其他具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可能引发中国民营经济的腾飞。”

1992年,王氏三兄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短短数年,天龙包机公司从包租40座的小型客机到包租200座的波音客机,业务从北京到香港、前后相继开通了全国各大城市50多条包机航线,每周400多个航班。

为什么当初会选择包机这一行?王均豪介绍,温州有句典型的话叫“找市场不找市长”。“我们一直想拥有自己的飞机,觉得这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航空产业今后一定会开放。”就这样在“虚拟航空”中摸爬滚打十余载,均瑶集团积累了丰富的航空经验。尽管民航业很长一段时间不允许民营资本涉足,但均瑶集团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蓝天梦。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2002年3月,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入股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投资国家民航主业的民营企业,这也是民营企业首次入股国家全资控股业务领域。同年8月18日,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挂牌运行。

2005年,非公36条出台,有备而来的均瑶集团立即付诸行动,以上海为基地投资筹建了的吉祥航空。同年6月,民航总局正式批复均瑶集团筹建“东部快线”航空公司,2006年5月更名为“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并于当年9月25日成功实现首航。

首航开通的是上海至长沙航线。当第一架吉祥航空的飞机缓缓降落在长沙机场时,王均豪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感慨和激动。在他看来,成功失败皆有因。追溯均瑶航空业务成功的原因,一是此前16年被称为“虚拟航空”的经验,二是拥有一支专业化的航空公司运营团队,三是准确的战略定位。

“我们兄弟都没有兼任航空公司的总经理,而是聘请了专业的、航空公司的经理人担任。”王均豪介绍,在制定航空战略计划的时候,我们对照一些国际先进的运营标模式,进行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和战术的实施。吉祥航空没有采用廉价航空的模式,而是提出“以增值服务吸引商旅客人”的口号,除了追求安全、正点,吉祥航空追求的重点就是服务。为了让旅客坐得更舒适,吉祥航空引进的都是全新的空客320系列飞机,同类型飞机最多可设188个座位,而吉祥的机舱内只设158个,实现布局最小化,同时为经济舱座椅也安装了可调节的头靠。这样虽然要增加不少成本,但王均豪认为:“如果能把五星级的服务搬到飞机上,第一步我们就成功了。”

短短6年时间,吉祥航空已发展成为拥有26架飞机的航空公司,并且实现连续的盈利,这对于一个民营航空企业来说实属不易。

如今,王氏兄弟的“飞天计划”,还在不断扩展、延伸……吉祥航空并不想在这些方面节约。

目标,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

从上世纪80年代末300块的学校饭菜票印刷合同,到90年代被称为“胆大包天”的包机航运,再到旗下囊括吉祥航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零售、乳业和地产酒店等的均瑶集团……20多年来,“王氏”兄弟的事业越做越大。究其原因,王均豪认为这都得益于兄弟三人自1992年就开始想明白一件事情——

十七、八年前,那时的王均豪才刚刚20出头,三兄弟通过几年的打拼,积聚了一些资本。因为“原始积累”做得很辛苦很累,许多年长的朋友在赚钱后停止了前进的步伐,甚至连父母亲都劝三兄弟“不要干了”。“那时候的确已经不存在解决生存的问题了,赚的钱也似乎够花了,”王均豪回想说,“大概也有几千万了吧。要别墅有别墅,要车有车。虽然生活都能满足。但心中总觉得缺点什么呢?”后来,三兄弟商议:除了物质,还应该有精神追求。于是,大家就想着一起要把企业做成 “在有生之年还在”、并让它能传承下去,这便是“百年老店”的萌芽。这个想法慢慢变得明确起来,到了2005年,均瑶集团正式提出了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

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说起这个蜕变,王均豪感触颇深:“正是因为我们三兄弟的精神追求——将企业做成百年老店的梦想,所以我们很呵护我们的品牌,在品牌不断壮大、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自身也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赚钱的话,遇到了一个机遇就可以赚一笔,但是真正要经营一个品牌确实需要很多东西,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学习——所以终身学习是必须的,是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或许,对于多数人来说,知晓均瑶品牌是从“均瑶牛奶”开始的。

1994年,均瑶乳品公司成立,随后几年,乳品公司先后在温州、无锡、唐山、宜昌、蚌埠等地建立乳业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及全国,乳业成为其第二大主业,也让“均瑶”品牌走进了千家万户。

对于近年乳品市场的种种风波,均瑶乳品一直洁身自好。为了不与其他乳品企业拼价格战,均瑶选择走差异化道路,将乳业产品集中到儿童市场,推出与卡通形象奥特曼合作的妙卡牛奶,赢得了市场。王均豪说:“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波折,这是非常正常的,眼光长远的企业会把品质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均瑶对于牛奶品质的把握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王均豪始终秉承着“赚了钱后赚品牌”的企业发展观念。“企业是看谁做得久,而不是做得大、做得快。企业做久了自然就能往上走。一个企业不一定要做到行业第一,而是应该取得一个平衡,让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都能满意,这才是最终的目标。”王均豪说,商业竞争的激烈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失信。

除了航空运输业务,营销板块也占据了均瑶集团很重要的位置。人们都以为均瑶集团是在为北京奥运会生产福娃的时候,才一脚踏进了体育文化的大洪流里,实际上如上文所述,这一缘分可以上溯到1990年的亚运会,是从印刷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的不干胶开始的。王均豪介绍,因为参与了当年亚运会的一部分相关业务,所以北京奥运会来了,就顺理成章地衔接上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部位于上海的均瑶集团自然不会错过给东道主带来的机遇——成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开出了世博会特许产品的旗舰店。

现在均瑶的文化产业,已经涉及体育文化相关的礼品纪念品开发、设计、生产和营销,开发的产品有几千种:包括玩具、礼品、徽章等十数个品类,而合作的范围也开始面向顶尖的国际体育赛事,包括与NBA、FIFA的战略合作。王均豪认为这一产业非常符合“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他笑称自己的产品是有文化内涵的产品, “这与我们向‘现代服务业’调整的方向完全一致。”  

责任,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

作为新一代浙商,王均豪好学而思维敏捷,口才好、语言逻辑性很强。他说自己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能够参与25年,并优先得到一些发展,社会对我太照顾了,我的企业追求顾客、员工、股东、社会都满意,我希望多一些社会责任,与大家分享更多自己认为成熟的感悟。” 

“有利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济人、有道者勤以教人、有德者诚以化人。”这是王均豪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觉得,起初的创业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当钱多到让人感觉只是数字变化的时候,一个企业就要考虑为社会做些事了!

“很多民营企业家在赚了一些钱后,就会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在温州人中也有这种现象,他们会把赚到的钱分成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留给子女,一份做家用。”王均豪坦言,均瑶集团在发展初期也曾遇到类似的选择。好在兄弟三人很快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看重企业的发展,但更看重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与其他企业实施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的思路有所不同,均瑶集团并不是等到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以后才开始考虑社会公益活动,而是始终将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合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新项目的设立,不仅要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还要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长期社会效益紧密结合。

王均豪这样解释,不能将企业社会责任简单理解为捐款和公益事业,更要将企业做成可持续发展的实体,成为和谐社会的贡献者。也就是要把顾客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社会利益都能做到平衡,共同履行“服务创造美好生活”。最好的帮助不是直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贫困地区提供一些物质上的直接救助,而是要从思想上去影响那里的人,带动他们思想的变革。

2000年,时任均瑶集团董事长的王均瑶参加一次“光彩事业库区行”,库区移民急需就业的心情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三峡重点工程的成功关键,就是移民的安置和就业”。经过决策,均瑶集团投入巨资在宜昌市投资兴建乳业基地,重点帮助解决库区移民的就业难题。王均豪解释说,要建乳业基地,可选择的地方很多,从利益的角度考虑,会首选长三角或者武汉。因为宜昌当时交通不方便,影响物流,而且配套的厂家不多。但均瑶还是被当地一些状况所感动,最终在宜昌设立了乳业基地。奶农缺钱无法启动的时候,由均瑶集团给予担保,说服银行提供贷款,同时用政府的税收补助为奶牛买保险等,解决奶农们的后顾之忧……

至今,这一产业已经吸纳了 1000多名移民直接就业,带动了产业链就业人数 5000多人。此外,均瑶还在宜昌兴建了均瑶国际广场、大剧院和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带动了更多的人实现了就业。

2001年,均瑶集团在三峡投资中改善移民生存状态的创新行动,作为典型案例在联合国全球契约论坛上介绍,得到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高度评价,称中国的光彩事业与全球契约具有相同的理念,是“企业诚信的全球通行证”。

2003年,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共青团中央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集团捐款 1000万元设立为期 5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成为这项计划实施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社会捐款。

2006年10月,在王均豪的倡议下,均瑶集团联合招商银行、 IBM、诺基亚、思科、惠普、平安保险、万科、 TCL等11家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中外知名企业共同发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一起在中国推广CSR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

2007年 3月,上海站“吉祥之旅”——青岛、上海“手牵手”爱心活动上海站拉开序幕, 29名青岛孤残儿童来到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受到了均瑶集团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招待。同时,“吉祥慈善基金”也宣告成立,以吉祥航空公司从每一张机票款中提取 1元钱为主,接受社会捐赠为辅,以“帮困助贫”为主要方向,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为营造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2008年5 ·12汶川大地震刚一发生,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奥凯航空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担当起“空中义工”的角色,免费运送各类救灾物质达 150吨,集团及员工捐款捐物更是达到 650万元。

2011年,均瑶集团向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2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新疆喀什等地的教育事业和中美杰出青年培训计划。

……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相关数据表明,均瑶集团成立至今,公益捐助累计已过亿元,也许与王家兄弟自身的成长有关,王均豪比较看重教育和创业方面的公益投入。他解释说:“关注教育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和经验提高创业者的成功率,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用快乐的心品味生命的智慧,用忍耐的心包容世上的一切,用真诚的心担负伟大的使命,用感恩的心对待别人,用建议的心挑战考验,用平静的心面对多变的人生。” 这是王均豪写给员工的一段话。他特别喜欢把自己平素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通过邮件或PPT发给大家分享。不久前,王均豪被推选为上海温州青联的新一任主席,在委员大会上,他一改温州传统“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说法,提出“白天当老板,晚上看天花板”的全新理念,勉励企业家要忆苦思甜,静下心来思考问题,除了自身的发展,还要关心国家的发展,读懂政治经济学,了解政治、经济的走向,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王均豪对善的理解,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集团的所有员工,所以当集团志愿者协会成立时,让他倍感欣慰,当国家和同胞有难时员工踊跃捐款让他久久感动。“现在每个均瑶人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奉献爱心,大志有恒,持久践行‘服务创造美好生活’的承诺,努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文化。文化值多少钱?这乃是无价之宝!”

对于各类奖励和社会的褒奖,王均豪总显得淡然。他说,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作为民营企业,均瑶集团希望通过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而成为这一进程的表率和先锋。

均瑶集团始终有个目标:“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

亲情,基因无选、世代铭记

在商圈里,温州人的团结是出了名的。除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出身渔村的“王氏”三兄弟自小受到的都是质朴、温和的家庭教育,“我父亲经常说,不管做什么事,摸摸胸口这一巴掌地,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由于早期家底薄,大哥王均瑶和二哥王均金初中辍学就去了附近的农民城龙港打工养家,老三王均豪则留在村里读书。

在王均豪的心底,有个一直挥之不去的记忆。一次,二哥一大早王均金去学校看王均豪,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一毛钱给了三弟,王均豪则提议一人吃一个5分钱的馒头,可王均金硬是塞给他一个馒头和一碗 5分钱的豆浆,理由是他正在读书,需要营养。王均豪拿着思考了很久,难以下咽。

一毛钱的早餐,尽显兄弟情,也深深地印在王均豪的心里。再加上20几年来,奋斗打拼中一路伴随、相互扶持、共同担当。因此,三兄弟都重情重义、感情甚笃、团结异常。他说,“爱情是人生驿站,友情是长期加油站,而亲情,基因无选、世代铭记!”

王均豪透露:均瑶集团时至今日,股权结构一直非常稳定,很难让人想象,当年分这个股份,三兄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虽然那是一笔很大的资产,每一点增减都能换算成千万计数的财务当量。“但我们只花15分钟时间就分完了。” 王均豪淡淡地回忆说。 “分股权时我只说了一句话,给我1%都可以,但咱们三兄弟谁也不要超过51%控股,因为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所以股东会里凡有大的决策,三兄弟有分歧时,必须其中两个人说了算,这已经形成一个决策体制,也是我们能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因素。” 王均豪表示,我对自己有一份自信,即使企业遇到风浪,我有可能会变成一无所有。如果从零开始,通过努力过上中上水平的生活,就是我的物质追求。股权再多给我一点又怎么样?

王均豪认为,家族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正是在于几兄弟的经营目标是否一致——“说到民营企业,温州是一个代表;在温州,我们也算是一个代表。温州民营企业的各种情况我看得比较多。家族企业只要自身定位好,是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的。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几兄弟的经营目标是不是一致,能不能形成一种合力,是否专注于品牌的发展。”

均瑶集团很早就成立了董事会,这也源于三兄弟对未来发展的看法一致。“我们采取的是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这是我们企业的一个大的雏形,也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问题。” 三兄弟努力尝试将家族企业与现代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王均豪说他们兄弟已经脱身了繁琐、具体的企业管理,转而是战略制定和执行监督。“我们每个产业板块的老总都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从集团和董事会的角度,只管理他的战略、资金、人才。就拿我们吉祥航空来说,现在的掌门人就是原先深航的老总。”

一个家族生意,能做到如此规模,可谓传奇。而书写这一传奇的舵手就是大哥王均瑶。对此,王均豪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他对大哥的由衷敬意:“大哥是一个很有活力、很有抱负的人,他的精神和品质,不仅深深影响了均瑶集团,也影响了我,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不幸的是, 2004年11月7日,大哥王均瑶因病英年早逝,王均豪承受了有生以来最大、最沉重的打击。“大哥没能与我们团队一起分享‘百年老店’的建设过程,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大哥去逝后,我低迷了很久。当时我和二哥甚至想放弃企业,只留上海一栋楼靠收租来养活整个家庭……”说到大哥王均瑶,原本谈笑风生的王均豪立马儿像换了个人似的,眼睛发红,话语哽咽。爱之深悲之切,直到现在,大哥的离去还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痛。所幸的是,一番低迷之后,人们看到了他和二哥的重新振作—— 纪念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过去未完成的,现在正在做的以及将来要做的事做得更好。

2004年11月18日,均瑶集团新董事会成立,二哥王均金作为集团董事长第一次公开亮相。而王均豪作为副董事长除了负责集团的战略管理外,还主要负责乳业板块、置业板块以及其他集团重大投资项目的战略管理和目标管理。

摆在王均豪面前的路依然充满坎坷,一方面要跟进正在进行的项目,另一方面还必须明晰集团未来的走向——集团多元化的路该怎么走?如何让均瑶品牌经久不衰?航空、乳业、物流、地产、商业等各大板块如何梳理…… 6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大哥未竟的事业由王均豪和二哥一起继承和实践,兄弟二人正以不为人察觉的匆忙脚步、坚定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稳步破局,延续着均瑶集团一个又一个业界传奇。

无论是曾经的“铁三角”,还是现在的“双剑合璧”,均瑶的管理层绝少曝出不和。如今,王均豪与二哥自比“两个和尚抬水吃”,优势互补,带领均瑶集团这艘大船稳健前进。用王均豪的话来说,“只要大的目标统一了,性格上的不同和缺陷会被冲淡和弥补。每个月,大家都会聚一次,那份亲情在,不管有什么问题,大家关起门都可以敞开了沟通。” 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是他最大的快乐,而和睦的家庭文化,也给了企业良好的缓冲,“我们平常即使有分歧,会在在很轻松、无拘无束的环境下讨论。”

说到三兄弟的不同之处,王均豪半开玩笑地说,“大哥又说又做,二哥做了不说,我嘛,又做还忽悠!”而三个人的共同点则是“真、善、谦的品质一样,而且性情也大致相同。” 

运动,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境界

在百度或者 Google上,输入“王均豪”三个字,出来的结果大多会与两个词有关,一个是“飞机”,而另一个是“高尔夫”。这两个词,一个与他的事业有关,另一个则是他生活中的爱好,也是他对健康意义更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大哥的英年早逝,也让王均豪从悲痛中有了新的感悟。作为一个搏击商海的企业家,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争取每周至少打一次高尔夫球。“抽空打打球,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好去应对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做企业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咋行?”

王均豪否定打高尔夫是企业家标签一说,并称这也并非一时冲动赶时髦。在他看来,高尔夫对健康的好处太多,球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氧吧和健身场,一局球 18洞要走 10公里,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出汗,对健康大有帮助。高尔夫对身体综合协调能力有一定要求,一局球 90杆,每一杆都有好有坏。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态,更沉着、冷静、集中地打好下一杆,而不计较前一杆的得失,这些都对人的心理素质大有锻炼。他说,打一场高尔夫就像经历一次浓缩的人生,“过程修炼人心,平和才能取胜,宛如人生的辩证法。”

“像高尔夫、滑雪和蹦极这样的运动,都需要有自我超越的精神。”王均豪坦言,每次参加比赛,都想进步一点儿,除了爱好和为了健康,自我超越的心态也是一方面原因。

王均豪第一次滑雪是在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期间,当时参加滑雪的企业家清一色来自北方,南方没有一个企业家尝试过此项运动。王均豪为了突破自己,在教练的指导和简单的训练下,从上百米的高空纵身滑下,最后居然获得了第六名。

而谈到蹦极运动,王均豪更是颇为得意,他不仅克服了自己恐惧的心理,挑战了自我,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改变了蹦极的工作程序,“第一次蹦极,站在跳台上,脚一直发抖,教练站在我的身后,口里数着一、二、三,但他数完后并没有推我跳下去,等我缓过神来,还站在原地,当时我就有点气愤,你不推我下去,还要你数一、二、三干嘛?随后我就向教练提出,应该改变一下程序,让蹦极者自己默数,自己跳,减少恐惧心理,后来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现在的王均豪将人生理念概括成他的“一二三四”:“一”是一生都拥有健康的身体;“二”是两种心态:快乐平和带着感恩心终身学习的心态;“三”是事业、家庭、爱好各占三分之一的时间;“四”是做到顾客、员工、股东、社会四个平衡满意。他说,目前这个“三”还完成得不好,化在事业上的时间总是最多的。


理念,连接中庸与无为

王均豪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中国5千年文化中吸取精华转化成企业的管理力。而中庸,则是他嘴里经常蹦出来的词。回首这走过的一路,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给自己提供了很多智慧和营养。他管理企业的根本理念,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无为”的消化和运用。

在王均豪看来,中庸,实际上讲的是追求止善不求完善。他表示,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以中庸思想为主,“我有抵押物,能够贷一亿元,我只贷 8000万元就好了,留2000万元做危机管理,因为宏观会调控,现金流一断,企业就很难生存。这是‘中庸’思想的一个体现。不仅如此,还要把‘中庸’和 ‘无为’打通,剩下的2000万任它‘无为而治’。企业如果追求这种心态,最后就能达到无为而治。”正因为有了这种中庸的管理理念,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宏观经济萧条期间,均瑶集团拥有了足够的现金流,不但未受其影响,还花巨资购买下了当时上海的烂尾楼,改建为如今的均瑶国际广场。

王均豪还把中庸和无为理念同样用于对子女的教育,“我要求我女儿学习成绩只要排在班级的中上水平即可,考试有80分就可以,但她却经常无为而治,考到100分”。

“做航空也不是一定要做到多大,我们只做有特色的。”定下差异化战略,走中高端客户的吉祥航空,做了很多的战术匹配,比如,已有 26架飞机平均机龄 2岁左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年轻的机队之一,形成了一个硬件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出了做“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百年老店”的企业使命,不是为了做大而是做强做专,这个定位也符合王均豪对于真正生意的理解,“企业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把做久放在第一位。”

走过 20多年发展历程的均瑶集团一直在转型,目前以航空运输、营销服务为主营业务,并涉及教育、置业、投资等领域。多元化经营的道路,按照王均豪的话也就是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王均豪曾经跟王石探讨过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的问题,他的选择是“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比如我集团是多元化的,但是我航空业务用的是专业的航空公司老总,用专业的人才来管理,从集团和董事会的角度,只管理他的战略、资金、人才。”王均豪认为,欧美国家的市场经过一两百年的竞争,已经走到专一化道路,但由于中国还有很多行业没放开,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有多余的资金,做一些适度的多元化是对自己有利的,但是必须是专业化经营。

企业要做久,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在王均豪看来,企业文化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它买不到、带不走、拆不开、偷不去,要让它真正成为核心竞争力,需要团队共同提炼达成共识,形成团队愿景,并在日常工作中引领思想,成为工作准则,员工相互在工作中贯彻、提醒,最终变成团队行为习惯。”

王均豪觉得,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持民营经济健康的梯队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必须有所体现。就好像吉祥航空这条民航界里的“鲶鱼”的成长就充分证明,只要允许民营企业去试水,中国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呈现多样化的特性,并为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传承,将真善谦注入下一代血液中

岁月让王均豪从青年变成一个气定神闲的男人,尽管工作有时很累,可每次想起均瑶的宏伟目标——卓越的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百年老店,王均豪就会感到幸福。这是支撑他的第一动力,也是他幸福的源泉。

现在,王均豪希望在描绘均瑶集团百年老店的蓝图的过程中,让均瑶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与更多的企业分享经验和感悟。

虽然刚进不惑之年,王均豪却已开始考虑起企业的传承事宜。这是件大事,关乎百年老店的目标,更关乎家族精神的延续。如今,对于怎样培养好三兄弟的下一代,王均豪与二哥倾注了不少心血。“我们希望他们快乐成长,将真、善、谦注入他们的血液中,并引导他们逐步明白‘生意’的真正含义,如果能够对‘儒释道’有部分的悟道就更好了。”

在很多人看来,和“创一代”相比,在相似的年纪,“创一代”们起早贪黑搏一个未知的未来,少数“富二代”们却驾着豪车狂飙着自己的青春。但王均豪却给予了宽容:“这些孩子压力其实也很大,他们中很多人觉得活在父辈的阴影下,做得好,是老爸的,做不好,是败家子。”

已经成人的王均豪侄子,在填大学志愿时曾想报考牛津的统计学,为的是“名气好”。王均豪说“雕牌的广告语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这番话促使侄子改选了其他学校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专业。

“并不是一定要强迫他回到这个企业,但我认为,有主人的企业比没主人的企业更好。事实证明,家族企业被股权稀释后未必是件好事。”

有研究证明,国际上企业第二代传承成功只有 30%,第二代传到第三代的比例会更小。王均豪希望给这些“二代”更多的空间:“他们读书多,见识多,会比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他强调,“希望社会达成一种共识,他们不应该被叫做‘富二代’,而应该叫‘创二代’。”

“我希望有一个制度让这个企业在我走后能够延续下去。”王均豪觉得,在传承过程中能够活下来几百年甚至有一千多年的企业,很多靠的是中国的中庸文化,“真正把中国的文化和企业传承研究下去会有突破,当企业碰到危机的时候,这个家族所有人出钱也好,出力也好,可以帮整个家族度过难关。”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积累,在继续创造财富的同时,面临代际传承、突破创新的关键时刻,政界、学界、商界普遍探索如何构建百年企业的话题,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2011年9月25日,均瑶集团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了一场“百年企业之路高峰论坛”,柳传志、李惠森、马蔚华等著名企业领袖、政商学界代表齐聚上海,在黄浦江畔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百年企业的巅峰对话,共享成长智慧,探讨中国企业的百年成长之路,共商企业传承、创新与突破之道,均瑶集团在会上庄严向社会宣布:“甘做中国百年企业的探索者”,无论成功与否,愿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案例,供世人参考借鉴。

感悟,追求商道最高境界“生意人”

纵横商海多年,王均豪把中国当前的商道分为三类:一是买卖,一是经商,一是生意。他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合格的生意人。“国外就一个词,叫交易,为什么中国有买卖、经商、生意等来代表不同的交易,后来我琢磨了一下:买卖,一锤子;经商,无奸不商;生意,有双重的意思,一个叫做生活的意义,一个叫做生命的意义,做生意应该去实现生活、生命的意义,所以,我希望做个生意人。”

“从经商角度可能会撞大运暴富,但真正成为生意人,决不是随随便便成功。我们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成立了个企业家俱乐部,加盟的最低门槛不是看你有多少资产,而是‘必须是生意人’,只有乐于实现生活与生命意义的人,才能进来。我们这帮人在一起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探讨企业管理和发展应该遵循的逻辑,探讨人生感悟和心得,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俱乐部影响更多的经商者,帮助大家成为优秀的生意人。”

王均豪喜欢读书看报,自诩杂家。头脑灵活的他,似乎天生对知识有快速吸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化为已用。

日常他很重视健康管理,很多商界人士忙于商务,忽略了自己的身体,他认为关键是时间管理没做好。“只要用好时间管理器,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个等级,合理规划,再忙生活也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空余时间,王均豪爱读南怀瑾先生和曾仕强先生的书,两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独到深刻,却又深入浅出,让他很受启发。

南怀瑾先生对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店”有个贴切的比喻:“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可以逛也可以不逛,逛了可以买东西也可以不买,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病则非去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天天要吃的。”

王均豪很赞成这个说法,而他自己,也在精神粮食店、百货商店、药店“三家铺子”中受益良多。他说,“儒释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活的智慧结晶,是哲学,也是我们‘明生意’的导师。”一些生意场上的疑难杂症,问道于古人,反而迎刃而解。像“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等至理名言,就一直鼓励着他。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成长过程,王均豪觉得最重要的还是16岁那年,到底是读书还是创业的抉择。“那时候想了好久,很难、很郁闷,但在抉择的过程中,想着想着,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而且,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后来他发现自己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我把它称之为悟性,我能够从跟任何人的交流中学到东西,而不仅仅是在学校、在书本上学东西。”

在王均豪的眼中,中华文化的儒释道,是最便捷的学习对象,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也是自己的信仰。他解释说,“包括天主教、基督教,还有我们的佛教、道教,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要人做好人。所以我都会了解一点,但不是说迷上去。所谓信仰,不一定非要有明确的教义,不是非要看到菩萨就要烧香,而是心中有佛就好。”

说起这些年的国学热,王均豪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说明很多人从纯粹的物质追求转变到了“需要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的时候了。读古书,吸取古书中的智慧,能够教会忙碌的现代人不要太急于求成,变得从容一些,淡定一些。

如今不惑之年,王均豪不但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反而愈加用心,希望自己能够“提前悟道天命”。

王均豪衍化了两个词“智童道合”、“明哲保升”来进一步阐释他的理解:“‘智’字由‘知’和‘日’组成,知识只有经常去使用,才能转化为智慧,保持孩童的本真方能适应自然的规律,明白了了世间的哲理、生命的本义才能使人生得到升华。”而这种规律,这种本义,仍然要回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现代的中国社会怎样提升人类的幸福指数?除了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回到中华文化的根基去寻找。很多东西拿得起该放下就放下,要想得开。我们真正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回顾一下,把自己的内心充实一下、淡定一下,把自己的幸福指数提升一下。”

一次同道中人的聚会,让王均豪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对于身后的评价,他说:我希望将来我的墓志铭上,就一句话——

“一个智童道合的好生意人”。


人物简介:1972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现任均瑶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一个喜欢用儒释道文化诠释商道的生意人,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自我追求上,始终坚持“追求止善,不求完善”的境界,始终秉承“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的理念。

   王均豪担任的主要社会职务: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产商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师、上海市徐汇区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乳业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联合国GTI商业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常务副会长、上海交大“中国CEO俱乐部”理事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高尔夫球队南队队长。



企业简介:

均瑶集团是以实业投资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成立于1991年7 月,目前以航空运输、营销服务(商业零售、文化传播和食品饮料)为主营业务,涉及教育、置业、投资等领域。在“衣、食、住、行”等领域,均瑶集团不断为顾客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致力于成为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百年老店。

吉祥航空为主的航空运输板块

2006年 9月,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顺利开航。秉承“如意到家”的服务理念,为中高端公务、商务和商务休闲旅客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和开航以来的持续盈利;全新空客A320系列飞机构成了国内平均机龄最年轻的机队。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吉祥航空不断完善自身的航线网络,开通了上海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及国际(地区)40多条航线。整合集团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平台,为顾客提供更多安全、快捷、舒心的旅行服务。


创新商业模式的营销服务板块

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大东方股份(600327),是江苏省百货零售的龙头企业,也是无锡市首家上市的商贸流通企业。目前已形成以“大东方”百货零售主业为主体,汽车经营服务、食品制造经营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战略格局。

均瑶集团旗下的均瑶文化传播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国内外顶级文化体育赛事衍生产品的品牌授权特许经营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经营商和零售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批高级赞助商、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全球合作伙伴。

传统的均瑶乳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依托产品研发,向食品饮料拓展,继续秉承“现代农业,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健康的产品。

创新公益模式的社会教育

集团旗下的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中学引进国际文凭组织(IBO)课程,打造了一条从PYP(小学)、MYP(初中)到IBDP(高中及大学预科)的完整的教育产业链,探索开放式的素质教育模式,致力打造“百年名校”,形成了公益事业的新模式。

郑维民与王均豪的访谈

   一、问:俱乐部一度处于低潮,是你发动大家募资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论坛和考察,使中国CEO才有了如今的魅力,请你谈谈俱乐部今后的发展?

   答:中国CEO俱乐部是一个把商业伦理和商业实践高度结合的平台。这里人才荟萃,汇集了很多从事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在很多领域俱乐部的理事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资源优势。今后俱乐部将进一步增强凝聚力,使大家愿意把自身的资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俱乐部的功能就是做到1+1>2,通过这种集聚效应,为理事们带来更大的获益。同时,我们也要从俱乐部的高度进一步开展与外部的合作交流,加强与有关省市的互访,为大家的企业发展寻找合作机会。

   二、问:有时提起富二代,为什么你总是劝我们不要用这个词?

   答: “富二代”这个词是个身份标签,它把舆论的视线过多的转移到年轻人的出身和家庭背景上。这样既捆住了年轻人的成长空间,使人们在审视他们时带上有色眼镜,甚至使别人的个别负面案例不恰当的被视为群体特征,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助长了仇富心态。试想,如果他们顶着富二代的帽子接了企业掌舵人的班,企业做的好,舆论会说这是父辈基础打的好;万一企业出现问题,还会背上“败家子”的恶名。这么一来,谁还会有创业的动力?!

我们应该在舆论环境上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我赞成把民营企业主的子女称为“创二代”。当他们选择面临企业传承的使命时,创二代这个词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这种价值观和成才观的塑造非常重要,有利于年轻人获得成就感。这种称呼同时也把子女和父辈等“创一代”结合为一个团队,这样在评价企业经营得失时,年轻一代就变成创业团队的成员,企业的传承与接班也变成了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若因传承出现问题,其实父辈的责任更大!因为“子不教,父之过” 嘛!

 三、问:从渔民的儿子到集团CEO,觉得自己一名成功的男性吗?

  答:只能说还在成功的路上,如果哪天我走了,公司还能正常地经营下去,就算是真正成功了,目前来说,我只能算在成功的路上。

     四、问:现在除了工作外,有特别想做的事情吗?

   答:最想的就是和大自然亲近融为一体。但大多时候都是边工作边享受这种感觉,比如现在,虽然是在酒店里,但只要眼前有绿色,用心地去欣赏,就会觉得很享受。

     五、问:希望10年后的自己相对现在有什么突破和进步?

         答:我想早点做到知天命,真正能做到大我然后往无我方向去努力。希望从内心的角度去领略这种无我的感觉。无为而不为。希望能和企业做到脱离,但在需要我的时候,我又能以我的经验和知识去帮助。人应该有小我大我,人是社会人,我是我,社会是社会的思想不能有,人在这个社会上追求着的是马斯洛的需求,最基本的是生存需求,接下来才是一步一步的往另一个层次上走。

     六、问:对于自己最初的选择有后悔过吗?

         答:没有,我从来不后悔自己的任何一个决定。

    七、问:想过什么退休吗?

      答:可能是慢慢地不管公司的事情吧,具体什么岁数没想过,可能以后会去管理家族委员会的事情。

     八、问:现在最想对10年后的“你”说一句什么样的话?

       答:我一直追寻的是孔圣人的理解,就是五十而知天命。我也是努力按着这个步骤在走,50的时候经过生活的积累,人生磨练,会慢慢知道要知天命。我希望到那个时候,会比现在更豁达。


Copyright 2021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
021- 52301088/62933668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在线报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