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少轩:跨境收购一日“分娩” 自贸区成最佳摇篮

发布时间:2016-03-24

3月25日下午,并不宽敞的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二楼会议室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公司副总裁龙格向所有来宾宣布,集团正以接近于新郎的心情迎来一场“联姻”———实现了对位列全球酒店餐饮室内设计领域前三甲的美国威尔逊室内设计公司的全资控股。

去年12月17日,上海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简称“上海国资改革20条”)。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现代设计集团、绿地集团、纺织集团等多家上海国企完成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沉寂多年的上海国企,在体制机制的探索中迈开了国际化的步伐。

调查:跨国并购占“走出去”半壁江山多瞄准欧美澳日等发达国家

眼下,上海国企“走出去”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背景?记者采访了包括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以及业内专家后获悉,上海国企海外并购与股权投资正成为“走出去”重要方式,而欧美澳日等发达国家正成为“走出去”的重点区域。

“走出去”成必然趋势

“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导刘少轩说,从企业自身来看,“走出去”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驱动力,意味着四重机遇。

比如,国企在全球配置资源将有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柔性,降低交付风险。其次,“走出去”也可通过全球化布局,有效规避汇率等带来的风险。再次,通过并购海外企业、合作项目等方式,可帮助国企有效突破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更方便地获得市场准入。最后,“走出去”将有效规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海外并购集中在发达国家

记者从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了解到,沪上国企出海,正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首先,在区域特点上,市属国有企业的大宗境外并购项目大多集聚于欧美、澳、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光明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获取其品牌和境外营销网络。电气集团也先后收购日本秋山国际、德国沃伦贝格和美国高斯国际,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国企出海的另一特征是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不断向外扩张或转移。比如,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企业公司合作,借通用公司的运营经验和销售网络之力成功地进入印度市场。这类“走出去”一方面缓解了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有效地盘活了国内相对富裕产能出口,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海外并购成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并购与股权投资正成为上海“走出去”重要方式。谭鹏告诉记者:“目前最常见的是海外并购模式,这无外乎收购国外的先进技术、收购资源和收购渠道、品牌。目前上海国企的海外策略中,这几个领域都有涉猎。”

据悉,金融危机前仅不到三分之一的对外投资项目采取并购,而近年来跨国并购的投资总额占总量一半以上,投资水平大大提高。比如,上汽集团通过收购英国罗孚的技术,在获得了新技术后生产自主品牌的荣威牌国产轿车。锦江国际通过收购英国洲际,顺利打开了通往欧美的酒店业营销之路。

思考:体量变大不等于做强企业面临整合、风控、人才挑战

国企出海,意在诞生更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2013年,上汽集团、绿地集团、中国太保、浦发银行和百联集团5家企业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

我们能否期待,通过国企出海,未来在全球市场上,上海将诞生更多的世界500强?专家认为,并购成功后,企业体量变大,并不等于企业做强。走出国门时,企业们就开始面临文化整合、风险控制、人才储备等三重挑战。

并购成功不等于做强

走出国门,从国际经验来看是企业做大做强一道绕不开的槛。如今已经跻身世界500强的绿地集团,就在海外并购当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中国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做项目,需要经过对方政府的严格审批,各国政府一般会特别关注企业的所有制属性和决策机制。“每当这时,绿地集团都会以此番回答消解对方的顾虑:绿地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但非常市场化,经营团队是企业重要股东之一,职工持股会是第一大非国有股东……”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这样对记者说。

刘少轩认为,国企走向国际化面临至少三个方面的风险。首先,面临整合的风险。在跨国并购中,从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战略策略等多方面都有一个整合的过程。其次,需具备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是国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在进行投资并购时要尤其考虑到地缘政治等政治风险,也需要对当地的各类政策法规有所熟悉了解。再次,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需求也很迫切。特别是国内稀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在谭鹏看来,即便海外并购成功,也并不是就和企业做强画上了等号。“除了收购资源类的项目,一般而言,收购品牌或者技术团队,都会涉及到一个企业团队融合的问题。之前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之后事态的发展就是一个经验教训。”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企收购国际品牌或公司,运营不当造成后者美誉度或知名度的下降也时有发生。“国企能否和收购进来的外企形成良性互动,也决定了并购最终是否成功。”他说。

更看重净利润和知名度

“未来,上海的重点是支持优势国企进一步做优做强做持续,在这过程中,相信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知情人士透露,值得指出的是,财富500强排名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有一些企业,比如上港集团、锦江国际、上海机场等,由于统计口径原因,可能目前进不了500强,但它们在国际行业内却名列前茅。上港集团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保持世界单体港口第一。上海机场货运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三。上海电气是全球最大的火电设备供应商。锦江国际管理的酒店客房排名全球第九、亚洲第一。

“从参考标准来看,比起世界500强的排名,还有其他方面需要考虑。”刘少轩表示,世界500强排名更多的体现了企业的体量规模。但比起做大,企业更应力争做强。所以,净利润和行业内知名度才是最为关键的。

原文链接:http://www.labour-daily.cn/ldb/node41/node2151/20140331/n35742/n35752/u1ai185300.html


Copyright 2021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
021- 52301088/62933668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在线报名
返回顶部